实验材料 带 hsdr17 基因型的感受态大肠杆菌菌株 试剂、试剂盒 atp 含有四种 dntf 的混合溶液 诱变缓沖液 naoh naac te 噬菌体 t4dna 连接酶 噬菌体 t4 多核苷酸激酶 dpni 限制性内切酶 热稳定 dna 聚合酶 琼脂糖凝胶 寡核苷酸引物 质粒 dna 仪器、耗材 ......
本方案和方案 4 是以变性质粒 dna 为模板,使用两条寡核苷酸和高保真聚合酶引导 dna 合成。本方案中,经多轮热循环全长双链质粒 dna 将以线性形式扩增,产生一种 dna 双链上带交错缺口的突变质粒(hemsleyetal.1989)。本实验来源于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下册,作者:〔美〕j
目前应用的两种快速序列测定技术是sanger等(1977)提出的酶法及maxam和gilbert(1977)提出的化学降解法。虽然其原理大相径庭,但这两种方法都是同样生成互相独立的若干组带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每组寡核苷酸都有固定的起点,但却随机终止于特定的一种或者多种残基上。由于dna上的每一个碱
第一节 概述 聚合酶链反应或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又称无细胞克隆技术(“free bacteria”cloning technique),是一种对特定的dna片段在体外进行快速扩增的新方法。该方法一改传统分子克隆技术的模式,不通过活细胞,操作
实验概要1. crispr的介绍: crispr的全称为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实际上就是一种基因编辑器,由于细
本方法中,两条寡核苷酸引物杂交到变性重组质粒 dna 双链的同一条链上。一条引物(诱变引物)携带一个拟引进靶 dna 序列的突变,第二条引物携带一个能破坏质粒单一限制酶位点的突变。本实验来源于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下册,作者:〔美〕j. 萨姆布鲁克 d.w. 拉塞尔。实验材料带 muts 表型(
pcr技术自1985年建立以来,发展之迅速、应用之广泛,表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近些年来,基于pcr的基本原理,许多学者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对pcr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使pcr技术得到了进上步地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许多新的用途. 原位pcr技术 原位pcr就是在组织细胞里进行pcr
pcr技术自1985年建立以来,发展之迅速、应用之广泛,表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近些年来,基于pcr的基本原理,许多学者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对pcr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使pcr技术得到了进上步地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许多新的用途. 原位pcr技术 原位pcr就是在组织
逐步地从靶 dna 的一端或另一端删除多个寡核苷酸的嵌套式缺失突变方法被用来确定功能性顺式调控元件的边界,早先曾作为指导 dna 测序的模板。该方法依赖于核酸酶,这些核酸酶均以可预测的方式消化 dna, 其中外切核酸酶 hi 是目前最好的。本实验来源于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下册,作者:〔美〕j.
试剂、试剂盒 dntp 溶液 乙醇 外切核酸酶ⅲ缓冲液 核酸酶 s1 停止反应混合液 酚
内容:一、遗传标记 二、dna分子标记 三、染色体原位杂交 四、dna分子标记的应用 长期以来,植物育种中选择都是基于植株的表型性状进行的,当性状的遗传基础较为简单或即使较为复杂但表现加性基因遗传效应时,表型选择是有效的。但水稻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为数量性状,如
dna序列测定技术序列测定的技术和策略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maxam-gilbert dna化学降解法测序策略 目前应用的两种快速序列测定技术是sanger等(1977)提出的酶法及maxam和gilbert(1977)提出的化学降解法。虽然其原理大相径庭,但这两种方法都是同样生成互相独立的
分子杂交技术 互补的核苷酸序列通过walson-crick 碱基配对形成稳定的杂合双链分子dna 分子的过程称为杂交。杂交过程是高度特异性的,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探针已知序列进行特异性的靶序列检测。杂交的双方是所使用探针和要检测的核酸。该检测对象可以是克隆化的基因组dna,也可以是细胞总dn
定义 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英文全称: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式反应具体内容点击: 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其英文polyme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
一滴残留在裙子上的精液使得美国总统bill clinton不得不坦承他与白宫实习生有不正当的关系。因为他知道现在的生物科技就连一个精子也能被用来做为证据。这种将极微量的生物标本化为可供鉴定的现代技术正是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 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可从一
pcr技术概论pcr技术简史pcr技术的基本原理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pcr反应特点pcr扩增产物的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 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 快速、 简便、重复性好、易自
第六节 自动化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微生物鉴定的自动化技术近十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数码分类技术集数学、计算机、信息及自动化分析为一体,采用商品化和标准化的配套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卡或条板,可快速准确地对临床数百种常见分离菌进行自动分析鉴定和药敏试验。目前自动化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已在世界
第六节 自动化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微生物鉴定的自动化技术近十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数码分类技术集数学、计算机、信息及自动化分析为一体,采用商品化和标准化的配套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卡或条板,可快速准确地对临床数百种常见分离菌进行自动分析鉴定和药敏试验。目前自动化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已
1. 引物是如何合成的?目前引物合成基本采用固相亚磷酰胺三酯法。dna合成仪有很多种, 主要都是由abi/pe 公司生产,而bioneer自行研制的专利384并行高通量dna合成仪,可实现99%的高合成率。无论采用什么机器合成,合成的原理都相同,主要差别在于合
第五节 pcr各处应用模式 一、兼并引物(degenerate primer)pcr 密码子具有兼并性,如表22-4,单以氨基酸顺序推测编码的dna序列是不精确的,但可以设计成对兼并引物,扩增所有编码已知顺序的核酸序列。用兼并引物时寡核苷酸中核苷酸序列可以改变,但核苷酸的数量应相同。兼并度越低,
1. 引物是如何合成的? 目前引物合成基本采用固相亚磷酰胺三酯法。dna合成仪有很多种, 主要都是由abi/pe 公司生产,而bioneer自行研制的专利384并行高通量dna合成仪,可实现99%的高合成率。无论采用什么机器合成,合成的原理都相同,主要差别在于合成产率的高低,试剂消耗量的不同和
pcr反应的准备pcr反应体系10×扩增缓冲液10μl4种dntp混合物(终浓度)各100~250μmol/l引物(终浓度)各5~20μmol/l模板dna0.1~2μgtaq dna聚合酶5~10 umg2 (终浓度)1~3mmol/l补加双蒸水100 μl其中dntp、引物、模板dna、taq
一、概述 前面已经介绍了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顺序,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键(主要是氢键)的形成即出现稳定的双链区,这是核酸分子杂交的基础。杂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两条单链的碱基顺序完全互补,所以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只要彼此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补顺序(即某种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杂交双链。分子杂交
一、杂交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键(主要是氢键)的形成即出现稳定的双链区,这是核酸分子杂交的基础。杂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两条单链的碱基顺序完全互补,所以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只要彼此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补顺序(即某种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杂交双链。分子杂交可在dna与dna、rna与rna或rna与dna的
一、概述 前面已经介绍了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顺序,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键(主要是氢键)的形成即出现稳定的双链区,这是核酸分子杂交的基础。杂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两条单链的碱基顺序完全互补,所以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只要彼此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补顺序(即某种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杂交双链。分子杂交
pcr实验技术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理】&nb
荧光定量pcr实验指南一、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dna和mrna)的查找和比对;2、引物、探针的设计;3、引物探针的合成;4、反应体系的配制;5、反应条件的设定;6、反应体系和条件的优化;7、荧光曲线和数据分析;8、标准品的制备;二、技术关键:1、 目的基因(dna和mrna)的查找和比
一、兼并引物(degenerate primer)pcr 密码子具有兼并性,如表22-4,单以氨基酸顺序推测编码的dna序列是不精确的,但可以设计成对兼并引物,扩增所有编码已知顺序的核酸序列。用兼并引物时寡核苷酸中核苷酸序列可以改变,但核苷酸的数量应相同。兼并度越低,产物特异性越强,设计引物时应尽
一、兼并引物(degenerate primer)pcr 密码子具有兼并性,如表22-4,单以氨基酸顺序推测编码的dna序列是不精确的,但可以设计成对兼并引物,扩增所有编码已知顺序的核酸序列。用兼并引物时寡核苷酸中核苷酸序列可以改变,但核苷酸的数量应相同。兼并度越低,产物特异性越强,设计引物时应尽
摘要:综述了rapd技术的一些理论性问题,包括rapd与其它分子标记技术相比的优点,影响结果重复性的因素,显性标记产生的原因,条带取舍的标准等。提出在实验中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严格控制反应条件,采用单倍体和单剂量标记,系统学研究中要结合其它方法进行分析,定位基因时要选用合适的群体等。